文史精粹
地 址: 中国上海市漕溪北路88号803室
邮 编: 200030
电 话: 021-64283775
  021-64283951-813
传 真: 021-64279356
Email:  
info@ymca-ywca.org.cn
首页 > 文史精粹 > 精彩文摘
精彩文摘
中国基督教公益慈善事业回顾与展望
文章来源:《中国宗教》2012-7 作者:基督教全国两会 阅读:694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督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秉承“爱国爱教”、“荣神益人”的传统,发扬济世利人的精神,积极组织、开展了大量的社会公益慈善活动,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一、范围与数量

    当前,中国基督教界从事社会公益慈善活动的领域主要包括:医疗卫生、养老托幼、助残扶贫、助困资学、灾害救助、公共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JQ6中国宗教网-中国宗教杂志社

    (一)医疗卫生。教会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活动,主要形式有教会直接开办医院或诊所以及各类康复中心、戒毒中心等;也有教会组织基督徒专业医师进行巡回义诊;在教堂内设医务室进行免费身体检查、医疗咨询服务;教会不定期进行卫生讲座、艾滋病预防、禁毒宣传等。目前,全国基督教界共有医院和诊所37家;开办各类康复机构共10家;戒毒中心4家。粗略统计投入资金总额达800多万元,受益者超过65万人次。

    (二)养老托幼。教会开展的养老、托幼服务主要是指开办养老院、孤儿院等机构。目前,中国基督教在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开办了180家敬老院,总床位数达12,546张,受益老人达32,838人。全国共有六省一区的基督教会开办了9家孤儿院。
    (三)公共设施与环保。据初步统计,有13个省和1个自治区的教会共援建各类学校129间,修建水利设施167处,以上两项共投入资金达9468.08万元。另外,全国各地教会投入环保宣传的总费用为21.85万元。同时教会还积极参与修路筑桥、开发水利、打井建窖、发展沼气、对口援助等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公益活动。
    (四)捐款捐物。教会开展的捐助类服务,分为应急服务与常态服务。应急主要是突发灾害救助。例如,2008年,基督教界先后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达1亿5千多万元;2009年为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款超过1千万。常态化捐助主要有助残、扶贫、助学等,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各地教会此类捐助金额超过2亿元,受益人数达68万人次。

 

二、经验与体会

    近年来,各地教会的社会服务事工得到了快速发展,有收获,也有困难和挑战。总体上说,中国基督教从事公益慈善事业的经验和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明确和有力的政策支持,为基督教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撑起了一片蓝天。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对宗教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呈现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清晰历史脉络。今年初,国家六部门出台《关于鼓励和规范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意见》,明确提出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是促进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有益补充”、“宗教界依法开展的公益慈善活动和设立的公益慈善组织受法律保护,享受与社会其他方面同等的优惠待遇”等,给了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事业以准确的定性与定位,既为支持和规范宗教界开展公益慈善活动指明了方向,也为宗教界开展公益慈善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空间。
    (二)三自爱国运动的深化和神学思想建设的推进,为基督教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提供了广泛的思想基础。丁光训主教曾提出,我们要办好的教会,必须是一个“能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具有爱之伦理实践”的教会。这当然包括回应人群需要、提倡社会服务、重视慈善关怀以及提倡和谐、奉献等精神品质和具体行动。开展公益慈善活动,是三自爱国精神落实在办好教会中的具体体现。同时,不断深入推进的神学思想建设从理论研讨到成果转化,使越来越多的基督徒摒弃和纠正了一些诸如“教会只管个人得救,不必关心社会服务”、“教会做慈善是不务正业”等既不合圣经精神也不适合时代要求的片面保守观点,挖掘和弘扬了圣经中“积财于天”、“施比受更有福”、“服侍最小的一个就是服侍主”等慈善服务信念,这一切都为中国教会建构较好的“基督教慈善文化”打下了较为广泛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三)各地重视,广泛参与,是基督教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取得成果的重要力量源泉。长期以来,基督教全国两会十分关注教会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不仅在思想理论上高度重视对各地教会的引导与鼓励,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各地两会开展社会服务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关心与支持。如通过举办各类培训、开展项目合作、指导等方式,提升地方教会公益慈善的理念和业务水平。目前,各地两会纷纷成立教会内部公益性社会服务组织或机构,有的省基督教两会已经正式通过民政部门审批成立了公益性基金会,为进一步推动基督教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同时,各地两会组织的通力合作及各地教会的热情参与是做好慈善事工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无论是突发事件的灾害救助,还是经常性的助学帮困、助残扶贫计划,只要全国两会向各地教会发布信息,总会得到各地教牧和信徒个人的积极响应,生动再现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风尚,也让圣经中“施舍钱财,周济贫穷”的教导落到了实处。
    (四)我国基督教界开展公益慈善活动,虽然取得了较大成就,社会效果也很好,但由于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还存在一些困难与挑战。首先,开展公益慈善的一些思想障碍有待进一步清除。基督教有“超世”的一面,但当这个教义被不适当强化或放大时,就会淡化信徒对“入世”现实的关注。其次,开展公益慈善活动的规范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专业化程度需要进一步提升。由于中国教会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才刚起步,目前的慈善义举多数具有临时性、突发性、偶然性、应急性、零散性、随机性、单一性等特征,还远未形成参与社会服务及公益慈善事业的机制化、常态化。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兴办的公益慈善机构和实体规模普遍较小、硬件条件差、资金周转困难,难以吸引也没有条件招募高层次的专业管理人才,时常面临人手不足、工作人员队伍流动性大、专业化程度较低等问题。

 

三、努力方向

    虽然中国基督教公益慈善事业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困难和挑战,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中国基督教界要认清差距、认准努力的方向。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和动员力度,加强各地教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与平台,花大力气宣传基督教公益慈善的性质、宗旨、任务和发展慈善事业的重要现实意义;要以“宗教慈善周”活动为契机,宣传圣经中丰富卓越的慈善理念以及基督徒应有的扶弱济困的社会责任;宣传助人为乐、帮困济贫的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从而使更多的信徒树立慈善理念,让善行成为基督徒生命的自然流露,成为符合时代精神的信仰表达方式。
    基督教全国两会要搭建好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平台,进一步加强与各地两会间的联系,制订做好中国基督教社会公益事业的中长期规划,为各地的社会服务事工提供力所能及的资源扶助、理念指导、技能培训。加强与政府部门、国内外高校、公益慈善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社会服务培训,有力地提升基督徒参与社会服务的专业能力;提升社会服务项目的策划、执行、评估水平。坚持以公益慈善的品质为抓手,在教会内部建立同类项目的管理交流平台,为教会服务机构在专业知识、实践经验以及服务资源上的互通有无与取长补短搭建一个平台,整合慈善资源,强化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逐步在教会的养老、医疗服务等各个领域形成具有基督教信仰特质的服务标准与服务规范,提升教会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关怀层次和专业化水平,促进基督教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同时,切实发挥各地基督教两会组织在公益慈善活动中的积极作用,通过研讨、座谈和各种参观学习活动,引导各地教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展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慈善事工。
    (二)进一步提升服务理念,以优质的形象创建中国基督教慈善事业的美好品牌。目前,教会慈善资源十分有限,因此要紧密结合实际,不断改进创新慈善救助手段,科学设立救助项目。结合自身的优势、特点和潜力,根据社会需求,统筹规划,找准定位,明确方向,在最能发挥自身优势、体现自身价值的领域开展工作。不盲目跟风,不贪大求全,要量力而为,因地制宜,多做拾遗补缺、雪中送炭的工作。把“有”的做“好”,把“好”的做“强”,做出特色,做成品牌。在不同的领域、地域形成一些传统优势项目,在政府暂时难以顾及、社会保障尚不到位的“真空地带”起到倡导和补充的作用。

    (三)进一步拓展慈善资金募集渠道,加强募捐款物的监督管理,确保款物安全有效使用。首先,慈善资金是开展公益慈善工作、实施慈善救助的重要物质基础。各地基督教两会要进一步拓宽慈善资金的募集渠道,合理利用国家有关公益慈善方面的优惠政策,想方设法增加自养收益,继续广泛动员和鼓励信徒为慈善捐献,逐步壮大慈善财力用于社会公益事业。全国基督教两会将尽快成立慈善基金会,力争做强做好社会服务工作。其次,公信力是公益慈善活动能正常持续开展的生命力,社会各界和信徒对宗教界开展公益慈善活动势必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因此,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程序监管,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慈善资金和物资管理信息公开制度,接受各界监督,使捐赠款物来去透明,阳光运作,让它真正落实到被救助者手中。
    (四)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依法依规开展公益慈善活动,提高管理能力,规范运作。公益慈善活动涉及社会关系的方方面面,增强法制观念、依法依规开展活动,既是尊重法律权威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宗教界自身权益的根本保障。要认真学习法律法规,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和政策。建立健全和落实各项配套规章制度,制订和完善工作报告制度、评估制度、信息披露制度、财产管理制度,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培养和建立专门人才队伍,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公益慈善活动的长期化、制度化、规范化。

分享到:
版权所有 ©2012 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全国协会ICP备案号:沪ICP备19041452号-1 政策法规| 资料下载| 精彩图片| 公告|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