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精粹
地 址: 中国上海市漕溪北路88号803室
邮 编: 200030
电 话: 021-64283775
  021-64283951-813
传 真: 021-64279356
Email:  
info@ymca-ywca.org.cn
首页 > 文史精粹 > 精彩文摘
精彩文摘
历史文化名人吴贻芳
文章来源《天风》 作者:包兆会 阅读:4296

    她是中国第一届女大学生,国民参政会主席团中唯一的女性,中国参加联合国制宪大会的唯一女代表,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首位女代表;她也是中国基督教大学第一位女校长,曾担任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会长,基督教女青年会全国协会董事会主席,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副主席。她,就是吴贻芳。

 
    吴贻芳(1893-1985)祖籍杭州,出生在湖北武昌一个书香世家。16岁时,父亲自杀,18岁时,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哥哥、姐姐和妈妈相继去世。1906年,她在姨父陈叔通支持下入读教会学校。1916年,就读金陵女子大学。1922年,入密执安大学研究生院生物系学习,1928年,获该校博士学位,6月回国担任金陵女子大学校长之职,是年35岁。从1928年至1952年,她执掌金女大校务达23年,为了金女大,她两次拒聘国民政府教育部长之职。
 
    吴贻芳走向基督信仰与两个人的影响分不开。
 
    由于家庭变故所带来的创伤,吴贻芳在金女大学习期间内心一直不快乐,这一切都被她的好友徐亦蓁看在眼里。有一天,她把圣经送给吴贻芳,鼓励她读一读。吴贻芳读了,后来渐渐迷上了圣经话语,徐亦蓁又带她去礼拜堂,礼拜堂庄严和神圣的气氛深深感染了她。慢慢地,徐亦蓁生命中所“彰显出的基督的荣光”,以及神的话语对吴贻芳自身的安慰,使吴贻芳的心灵苦痛减少了很多。她渐渐从自我封闭中走了出来。终于,在1916年夏天,她在上海浸礼会怀恩堂受洗,成为基督徒。
 
    另一人是吴贻芳的同事魏特琳,中文名华群。在她身上,最珍贵的品质就是对贫苦大众的关切。在日军占领南京期间,她与拉贝等人一起,成立“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在校内设立战时收容所,专门收留妇女和儿童,前后保护了上万名难民。吴贻芳为她的人格所感动,在1946年华群的追思会上她说:“华教授的精神生命是永远存在的,人们也永远不会忘记她。耶稣说,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活着。这话好像是为华教授说的。”
 
    1928年,国民政府收回教育权后,金女大开始淡化宗教信仰,学校不再强制学生做礼拜,把圣经课改为选修。但作为一所基督教大学,宗教信仰毕竟是它的特色,如何把宗教信仰与时势、国情、教育、专业结合在一起,这需要校长吴贻芳的高瞻远瞩及其对基督教教育的深刻理解。
 
    吴贻芳用“厚生”精神重建学生人格和服务社会。“厚生”出自《约翰福音》10章10节:“我来了,是要叫羊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吴贻芳对此解释说:“学校用‘厚生’作为校训,其涵义是,人生的目的,不光是为了自己活着,而是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来帮助他人和社会。这样不但有利于别人,自己的生命也因之更为丰富。”在一次新生开学典礼上,吴贻芳强调了宗教信仰的重要性,她说:“有人说,当你有了文化以后,就不再需要宗教信仰了。这是不正确的。我们必须要重视训练自己内在的那部分看不见的生命,而不是仅仅重视教室里的知识学习。”“如果服务别人是我们人生的目标,那么只有我们内在的生命力量强壮了,才能提供更好的服务。”
 
    吴贻芳正是靠着自己内在的生命力量,带领学生迎接各种挑战,增进社会福祉。1931年,安徽、苏北遭受大水灾,南京的大街小巷,到处是流离失所的灾民。学生们决定冬天不生炉子,省下烤火费,全部捐给灾民。在吴贻芳的带领下,学校组织学生成立农村服务部,开办妇女部,教妇女们识字、卫生常识等;抗战时,在大后方四川的金女大设立乡村服务处,组织成立“战争服务团”。
 
    金女大就在吴贻芳带领下对宗教教育做出了自己深刻的诠释和贡献,并形成了自身的办学特色。
 
    吴贻芳还积极参与教会事务。早在国外留学时期,她被推荐为北美中国基督教学生会会长。1933年,她与之江大学校长刘湛恩一起,到美国和中西部33个城市向基督教会做宣传,鼓励他们为教会教育捐款。1938年,她作为中国基督教代表团团长出席在印度孟德拉斯的国际宣教大会,并被当选为该协会的副会长。1947年任中华基督教学会理事会理事长。1948年世基联成立时,与赵紫宸一起参与该会。
(作者系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   
分享到:
版权所有 ©2012 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全国协会ICP备案号:沪ICP备19041452号-1 政策法规| 资料下载| 精彩图片| 公告|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