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社会,造福港民--记香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的社会服务
阅读:9903次
香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以下简称香港中青)创办于1901年,从事多种社会服务工作,下设服务单位50多个,服务范围遍及香港、九龙、新界各地,会员人数8万余人,服务人数。香港中青致力培育青少年建立健全的品格及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其德、智、体、群四育获得均衡发展,发挥他们的潜能及领袖才能,增进青年人的公民意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从而服务社群。随着社会的发展,香港中青的服务不断推陈出新,适应时代的需求,以青少年服务为核心,培育青年肩负社会责任、胸怀祖国、放眼世界;通过开拓各项多元服务、全人发展、关心弱势人群,从而达到个人与社会和谐共生,努力建设一个文明、有爱心的香港。
近期内地基督教青年会同工在香港中青实习期间,我们走访参观了其下属的九龙、石硖尾、观塘、天晴、新界等会所,乌溪沙、黄益洲青年营地,并深入社区、大中学校实地考察,对其在培训学校、扶助特殊人群、康体、养老、幼教、驻校社工等方面的先进管理经验和运作模式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这将对内地各市会开展社会服务起到借鉴作用,希望内地与香港的青年会工作可以互相借鉴、资源共享,未来交流与合作之路越走越宽。
一、香港中青社会服务整体状况概览
(一)服务种类多元化
1、 培训学校:除各种个人兴趣班之外,开设副学位教学服务,即为高中毕业又未能升入大学的人士继续教育,所获专业资格证书被教育署承认。针对中小学课后作业日益繁重的情况开设托管班,聘请专业教师辅导孩子课业。
2、 康体服务:包括排球、手球、乒乓球、游泳、体艺、武术等活动,配以多元化之康体设施,如舞蹈室、桑拿及蒸气浴室、健身室、室内恒温泳池及综合体育馆,其中为父女、母子会员提供的亲子更衣室颇具人性化。
3、 大型活动营地:1970年被香港中青接收的乌溪沙青年营地,大大扩展了青少年户外活动的空间。目前被香港教育署列为中小学户外运动制定场所,具备接待各类户外培训团队的能力,如“小铁人”三项运动赛。胡锦涛同志访问香港期间曾莅 临营地视察。黄益洲营地位于西贡海湾一处小岛上,香港中青相关会所组织学生上岛进行团队合作日营。
4、 酒店服务:1966年窝打老道会所大厦落成,成为香港基督教青年会总部。在大厦内开设城景国际宾馆,在中环开设湾景国际酒店,提供四星级水平酒店服务。
(二)服务对象类别化
1、 幼儿教育:针对香港出生、深圳居住的幼儿开设日托所,提供粤语、英语的双语教学幼儿园。聘有外教。设置幼儿身份卡,家长与老师凭卡核对双方身份后,办理幼儿接送事宜。
2、 青少年服务 :1970年代与政府合作加强社区服务,在不同地区开设青少年中心,开展各种针对性服务,如课外作业辅导、乐队话剧团展演、青见展翅计划、公共运动场康乐辅导计划、流动体育车巡回服务、实验性青少年辅导计划。其中青见展翅计划特别针对高中或大学毕业后未能及时就业的青年,提供专业技能教育,为其顺利步入社会提供指导。
3、 老人服务:开办老人中心,针对不同退休收入的老人提供文化娱乐、康体及保健服务。相关会所特别成立老人自管会,开拓老人自娱自管新模式。设置的卡拉OK活动室使用率颇高,其中很多老人是大陆出生,故土情结很深,大陆民歌、老歌等深受其喜爱。
4、 特殊人群服务:1995年必爱之家庇护工场正式开幕,为智障人士提供职业训练及住宿服务。 针对不良青年群体,2008年推出的社会企业“甜在心”,提供就业机会,教授其制作西餐点的专业技能,按照市场标准发放工资;开设夜间外展服务,以文化抗体活动吸烟其回归正途。针对特殊需要教育(即SED,如焦虑障碍、流动性障碍、轻度学习障碍等问题)的孩子开设特教辅导教室,通过专业教师的指导与学校相配合,共同帮助孩子的身心回归健康。
(三)服务管理专业化
1、社会服务是香港中青的重心核心工作,占极大比重。从会所同工到总部管理高层均为注册社工,按照岗位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如程序设计、项目管理、义工指导等。遇有专业性极强的项目,如幼教、智障人群、社会企业、副学位教育等项目,聘请相关专业人士具体指导。
2、通过专业设计、合理分区布局规划会所功能,突破会所场地面积限制。聘请专业设计师对会所各区域进行设计,采取一地多用,场地快速分离、合成,墙壁空间储物等设计理念,极大提升会所利用率。
3、 设置服务专业标准。青年会要求全员熟知熟识服务标准,为各类人群提供专业服务。香港社会福利署以及青年会定期内部抽检相关服务数据资料。
(四)宜于发展的环境因素
香港基督教青年会的发展成长与香港本地的社会文化、经济状况必不可分。当地各类宗教文化盛行,普通民众易为接受其理念。上世纪70年代政府针对青少年产生的不良社会问题加大对社会组织的投入与扶持,各大企业也有政策路径对其感兴趣的社会组织进行资金赞助(如赛马会赞助多家会所的青少年服务中心)。这些都成为青年会开展社会服务提供了必要的外部环境。
二、关于香港中青社会服务项目设计的思考
1、香港独有的区域文化和社会治理的大环境,造就了种类庞杂、数目繁多的社会服务组织。如何从这些组织中脱颖而出、独具一格,香港中青面临激烈的同业竞争。他们采取的方法是,例如石硖尾会所,在仔细区分本社区服务群体特点的基础之上,积极联系社区内同业机构,搭建友好合作平台,共同关注并成功解决多种社区服务问题,同时对本社区需要再就业的人群进行内部消化。这充分说明了只有合作共赢,才能优势凸显。
2、香港中青敏锐的扑捉到香港四大独有节庆被列入第三批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这一文化信息资源,推出探索、体验之旅,让青少年在亲身游历本港历史文化景点时,学习了解本地历史文化。特别是观塘会所在考据本地区大量史料的基础上,聘请到香港著名插画家,绘制出图文并茂的区域历史展览,生动再现了“官塘”地区自南宋以来的历史变迁。这种对本地区历史文化的挖掘-再现-认知,让大家了解我们从何而来,将向何处而去,更重要的是立足当前、将“非以役人,乃役于人”的社会服务理念贯彻人心,让大家自觉担负起各自应尽之社会责任,从而激发港民爱港爱国的自豪感,因为只有本港特色的,才能走向世界。
3、针对香港少数族裔日益增多的社会问题,香港中青推出中西宗教文化与传统信仰之旅,让青少年通过学习知晓不同国别、种族、信仰、文化的人群之间可以求同存异、和谐共处,共享文明成果。如天晴会所组织本社区内的印度和巴基斯坦青少年进行体育比赛,在同一时间的印巴边界,也许仍然弥漫着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硝烟,但在这片蓝天白云下,印巴小朋友们正奔跑在绿茵场上快乐的打着板球赛。已经辞世的塞缪尔.亨廷顿(美国当代政治学家)老人如果在撰写其著作《文明冲突论》时能够预见到此情此景,应该会将主张的“文明冲突论”改为“文明融合论”吧。
4、香港中青总部新增设的“知识管理&策划科”和“机构传讯&市场拓展科”在其整体业务架构中从对内、对外两方面高屋建瓴的对社会服务板块进行规划设计,如前1、2两点提及的体验之旅。特别是通过对大量一手资料和翔实数据分析整理形成的独立调研报告,把特殊视角投向在港定居的少数族裔的升学、就业等与本地融入的焦点问题,并已被多家媒体关注。这将有助于推动特区政府对相关政策的建立健全,希望通过这种社会服务“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良性循环过程,可以看到香港中青这一“服务社会、造福港民”的社会服务组织,在脚踏实地的社会服务中,代表社区广大公众利益并使之最大化,从而成为影响特区政府和港民并受其欢迎的社会有生力量。(北京青年会 曲萌)